读大学的时候,很多老师都在向学生传达一个关键信息:凡事要有自己的观点。
如今大家都已经毕业了许多年,在工作中遇到难题,我们有自己的看法吗?
面对人生的选择题,你的看法是什么?
我想很多人都没有提前去想一想,否则也不会被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来。
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,就是让大家被教育成乖宝宝,努力学习、辛勤工作,不要想太多,但到工作中才发现,还是需要自己具有犀利的眼光和智慧的大脑,这种期待一直存在心中,却很难突破,为什么?
老师只是告诉你“有自己的看法”很重要,但是如何做,没人告诉我们,而且“乖宝宝”的根扎的太深了,撼动它需要付出很多努力。
我需要云淡风清的在自我意识中做点调整,遇到大事小事,给自己个小提示:问问自己“我的看法是什么”,“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观点”,停留五分钟,思考下再做决定。
这样的话,接下来的行动才会更靠近自己的真实想法。再掐指数下,生活中这些大事小事,有没有被多少人、被什么信息干扰到。
比如,在选择大学、选择专业时,父母想让你选择跟医生或老师这种职业相关的专业,自己却想学烘焙,我们这些”乖宝宝“在烘焙和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职业间做选择,当然会听话,会退缩,因为我们自己都不认为烘焙会成为一份良好的职业。
仔细分析下这件事,我的想法是:烘焙是一件温馨甜蜜的事情,每天做面包我会很开心,它使我可以脱离埋头苦读的枯燥和乏味,开一间有格调的面包房也是不错的。我父母的想法:老师和医生是安全且稳定的职业。可是我对做医生和老师没什么感觉。最终的决定取决于:我相不相信自己能通过烘焙谋生,我能不能承担选错专业带来的后果?
这个决定无论如何都是经过了自己的判断,它出自对自我的认知和信心,而不是对父母的言听计从。所以,能不能做真实的自我,除了做基本的分析外,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信心,当然信心也不是拍拍脑袋就有的,而是需要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积累出来,这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多加一份思考,多一份警醒。
以后,我不再傻傻的努力蛮干,多提醒自己“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?”、“怎么做能够更好”,我的决策有没有被什么人或信息干扰,这是别人的想法还是我自己的?
最后,别忘了关注自己的改变,即使是和父母同样的决定,也需要经过自己的独立判断,给自己发颗小红心鼓励一下吧,小红心攒的多了,就做成了恣意洒脱的自己。
1)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2)凡文章来源标注为“宇文博客”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“宇文博客”,违反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3)非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努力标明了来源,如不小心侵犯到了您的权益,请立即与我们联系,待核实后,我们将立即删除,并向您致歉。
不错